为了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我国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著作——《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2017年4月11日下午两点三十分,爱恩学院201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在第一教学楼1201教室聆听了由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小刚教授主讲的主题为“《道德经》与文化自信”的形势与政策课。

本次讲座从《道德经》讲起,《道德经》又称《老子》,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道德经》中有丰富的辩证观思想 ,比如“反者,道之”揭示了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揭露了事物都有两面性,对立面的相互依存;也有“柔弱胜刚强”, 这也揭示了《道德经》中写到最好的品格——“上善若水”。首先,水之所以不被轻易打败是由于它有弹性、有伸缩性,而坚脆的东西由于没有弹性而容易被打断或被打碎。其次,水往低处流,做人要像水一样低调,把自己放在很低的姿态,但不是默默无闻,是“无为”。但是“无为”也并不是不做,妄为,胡乱盲目的做,而是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而为。

《道德经》中也指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慈”是指对人对事都怀有一种慈爱,仁爱的态度。对周围的人有慈爱之心,能够帮助我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俭”应该是一种简简单单,朴朴实实,实事求是的作风,是我国传统优良美德;最后的“不敢为天下先”,长期以来,大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谈起就斥之为一种消极避世、保守退缩、不思进取的人生哲学,实则应是一种“顺自然而为,合规律之争”的人生态度。《道德经》中还有一种“他人优位”的思想,这是一种不能总是将自我的利益优先而对他人指手画脚的意识,而是应该为他人考虑的自我奉献精神。

最后,何教授除了讲解了一些道家思想以外,还介绍了道家思想为我国千年历史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贡献。国内外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十分推崇道教思想,比如托尔斯泰曾在日记里也多次提到过《道德经》里的思想是受世人敬仰的,在世界文化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何小刚老师认为《道德经》是中国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在《道德经》中,可以学到一些对于自己的修身养性,做人做事有帮助的内容。但有些内容,并不是背下来就能学会,就能够提高的,内涵与精神上的进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坚持,需要毅力的过程。
至此,此次讲座圆满结束,相信通过此次讲座,大部分同学都会对《道德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希望本次讲座能够对到场的同学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希望他们在将来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时,能够临危不惧,越挫越勇,将道家思想融入内心中,最终“无为而治”,做到自我实现!
(撰稿、摄影: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委员会传媒中心 李意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