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同学们认识艾滋病并了解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016年12月6日星期二下午1时,我院近百名同学在2209教室认真聆听了由上海海洋大学门诊部王春燕老师主讲的防艾讲座,讲座主要科普了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等知识。

 
本次讲座从认识艾滋病开始,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它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种与免疫力下降有关的疾病的发生,如肿瘤,细菌性肺炎和败血症等。
王春燕老师指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两个概念,通常情况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要经过6-8年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段时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外表是看上去没有任何症状的,但也是具有传染性的。然而在输血和献血过程中若在窗口期内,是没有办法从血液检查出的是否含有艾滋病毒的,王春燕老师提醒大家,除非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否则不建议输血。

 
虽然艾滋病的危害极大,但艾滋病是能预防的,危害也是能离我们远去的。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三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例如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和水等一般性日常接触传播,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如此就能有效地预防艾滋的扩散。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其目的有四点:第一是想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第二是想让大家知道防止艾滋传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就是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理解;其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定。
最后,王春燕老师总结道:“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她希望大家能重新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而不要过于惧怕艾滋。至此本次讲座顺利结束。 
  
(撰稿、摄影: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委员会传媒中心 李意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