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5-06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21
大学,路上——记2012级信管一班校友程海涛

    程海涛,爱恩学院2012级信管(1)班学生,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一职,热爱学习并乐于助人。在大学四年中,分别获得了2次一等人民奖学金,3次二等奖学金,1次三等人民奖学金,1次王素君基金,1次孟庆闻奖学金,3次优秀团员,2次优秀学生,1次优秀个人。此外还积极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如:百年校庆志愿者、献血志愿者、国际交流生导生、“悦苗爱心”志愿者等。保送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计算机技术专业。

选择远方,风雨兼程

 大一,在欣喜与满怀期待地进入爱恩学院的同时,对高考成绩的不满一直没有泯去,在忙碌而繁杂的课业中选择了“插班生”的道路。在完成学业范围内课程的同时,利用课余和周末的时间备考,然而忍耐了一年的时间,放弃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放弃了与小伙伴谈天论地的机会却并没有换来理想中的成功,以几分的差距无缘目标院校。气馁,悲伤?没有,有的时候习惯失败也是一种成功,考研的种子也在此时种下。

 “考插”的失败并没有影响到自己在爱恩学院的学习生活,反而促进了在爱恩的学习,在爱恩英语教学为主的模式下,“考插”过程中所有背过的单词,积累的词句,仿佛更像是为了在爱恩更好的学习提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忆起大一备考时早晨背过的课文,地铁上背过单词,课余做过的英语习题,一切都是值得的。每每老师提到生僻的单词时自己能对答如流而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写各种英文文章更加得心应手,四、六级考试也是水到渠成,同时,这也为高年级澳方专业课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那种自豪感未尝不是那一段努力后的收获,所以,坚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更加重要。

 回想起在爱恩学院自发地帮助同学也成了自己难忘的经历。犹记得从大一的高数考试开始,在自己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积极解答同学们遇到的疑问,并且能耐下心来细心辅导,详细地讲解每一个步骤,乐此不疲地出现在自习室、图书馆,并为同学们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而感到高兴。事情也恰恰从这段经历开始,每每同学们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往往会向他发出求救,为了不辜负同学们的信任,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便开始组织同学根据课上的重点编写资料,这个过程不仅能使自己对所学的内容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还熟练了常用软件的操作。与同学协同合作,帮助到了更多的同学。渐渐地,每到专业课考试复习阶段,总能看到许多同学手里拿着自己整理的资料备考,有同学戏谑地称之为“爱恩红宝书”,这也让自己或多或少感到颇为自豪。

 到了大三下,他依然坚持着当初心中的愿想,开始备战考研,又一次历经了酷暑,耐得许多紧张而充实的日子,然而,这一次,仿佛幸运之神突然眷顾自己,通过推免的方式被直接录取。或许,并非刻意地准备,只要脚踏实地,机会自然光顾。尽管如此,这并非学业路上的终点,而是新一段征程的开始。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往往会想起这样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拓展自我,热心志愿

 大学,不仅是一个更大的学习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提升自己,拓展自己,丰富自己的平台。入学伊始,便通过层层面试,加入了校学生会,在兼顾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部员,但不积跬步又何以致千里,无论是学生会的“十佳歌手”,还是“百年校庆”志愿者等大大小小的活动中,他都能够尽责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可能事情虽小,但每个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点点滴滴的小过程,小事情的积累。奉献,是一种美德,也是在这些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也因此在当时获得了学生会“优秀干事”的称号。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的志愿者活动,大大小小的志愿者活动中,最难忘却的是在2014-2015学年中,担任本专业国际交流生导生,与来自澳大利亚的学生相处融洽,互相学习,在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一起组织参加了校外“悦苗爱心满天下”帮助残障人士的志愿者活动,在校内组织了取名为“Trivia Night”的慈善聚会活动并将所得款项捐给了北京的博爱儿童基金会,另外,他们也定期组织汉语授课活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得到了口语水平的锻炼。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增进了他们的友谊,也因此有幸获得了塔斯马尼亚大学颁发的“杰出导生”的荣誉证书。与澳大利亚同学的长时间交流使他了解到不同国家同龄人的想法与理念,他非常感谢爱恩学院将这样特别的机会给了自己,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自己的英语能力。

 每每提到学习和生活,就会让他想起作家七堇年的一句话: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死马亡。在爱恩学习的四年,是大学学习生活最难忘的经历,收获了许多,学到了许多,历练了许多,然而,这仅仅是学业路上的一个驿站,停歇了许久,终要远行,向更高更远处进发。


(撰稿:爱恩学院)